“金雞蛋”孵化群眾“致富夢”
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摘自“十五五”規劃建議
深秋時節,走進裕安區單王鄉湯樓村的六安榮聯養殖有限公司,現代化雞舍內,數以萬計的蛋雞在自動化系統的照料下健康成長。喂料、控溫、清糞、集蛋……所有流程均由中央控制系統精準掌控,一枚枚新鮮雞蛋通過傳送帶緩緩匯集,即將送往千家萬戶。
這幅高效智能的生產畫面,既是單王鄉以現代化理念重塑傳統養殖業、托起群眾“致富夢”的生動縮影,也是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所強調的“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等精神在基層的實踐寫照。
蛋雞養殖曾是單王鄉農戶零散經營的傳統副業,規模小、效益低。面對鄉村振興新要求,該鄉主動破局,積極引入現代生產要素,推動產業升級。2024年7月,總投資1500萬元的六安榮聯養殖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公司創新采用“一社三會+N公司”模式,整合資源、規范管理,致力于打造特色養殖標桿。
“目前我們蛋雞存欄量約11萬只,日產蛋量約10萬枚,預計年營業額可達1500萬元。”公司生產負責人方正權介紹,全封閉、自動化的養殖環境,實現了對溫度、濕度、通風和光照的精準控制,從源頭上保障了雞群健康和高產。“我們堅持使用以東北玉米為主的優質飼料,并添加大豆油等營養成分,確保雞蛋品質均衡、安全無抗。”在銷售端,公司與合肥等地銷售商簽訂長期協議,每日專車發貨,通過“以銷定產”有效規避市場風險。
企業發展的落腳點是帶動百姓增收。六安榮聯養殖有限公司的穩健運營,為當地村民開辟了一條新的增收渠道。湯樓村黨支部副書記張恩來表示,村集體以固定資產入股占35%,今年預計增收60萬元。公司常年固定用工12名,加上季節性臨時用工,年發放工資超40萬元,讓村民實現“務工顧家兩不愁”。
年過六旬的村民邵新堂在養殖場負責撿拾雞蛋等較輕便的工作。“每月能拿3000元左右,活兒不累,還能貼補家用,心里踏實多了。”他說,這份工作為年齡偏大、難以外出務工的村民提供了重要的經濟保障。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如何讓宏觀戰略在單王鄉落地生根?單王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張弛表示:“我們將繼續支持榮聯養殖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通過強化對村集體經濟的監管、指導和幫扶,以村村聯建、合作經營的方式,整體推進蛋雞產業、鵝產業發展規模不斷壯大,實現增質增效。我們的目標是力爭全年村均集體經濟收入增長10%以上。”
如今,單王鄉的“金雞蛋”正搭乘農業現代化的“快車”,行銷四方。它不再只是普通的農產品,更是孵化群眾“致富夢”、壯大集體經濟、踐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金色載體。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之路,正越走越寬廣。(本網記者 黃雪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