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之問 “六”地有聲】民生溫度 可感可及——六安以創新之筆書寫高質量民生答卷
從“一號管三天”化解復診掛號煩惱,到鄉村養老食堂飄出的飯菜香;從會“呼吸”的智慧路燈自動調節明暗,到景區公廁實現“舒心享”的蝶變——在六安,民生改善從不缺宏大敘事,卻更見“小切口”里的大溫度。
這座城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用一項項精準務實的創新舉措,將“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轉化為可感可及的幸福體驗,書寫著從“有保障”到“高品質”的民生進階答卷。
民生“小切口”
從“問題清單”到“幸福賬單”
夜幕降臨,市區解放路上車流不息,道路兩旁的路燈次第亮起,為過往行人和車輛照亮前行路途;深夜時分,人車漸稀,路燈自動調光變暗,在節能與安全間實現精準平衡;黎明破曉,天光微熹,路燈悄然休眠,靜待新一天的到來。
這些曾載于科幻場景的畫面,如今已成為市民觸手可及的生活日常。在民生領域“小切口”專項整治中,六安城管部門立足群眾出行需求及城市治理效能,歷經近半年的改造升級,為城區200余條道路換裝24172盞節能路燈。這些搭載“智慧大腦”的路燈,不僅能精準感知季節光照,智能調控開關時段,更能實現故障實時預警、快速處置。
問需于民,“實”字當頭。2023年12月以來,我市聚焦群眾急難愁盼,針對路燈不亮、公共廁所管護不到位、農村供水安全等19類突出問題,部署開展民生領域“小切口”專項整治,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舉措落到實處,讓一張張“民生清單”加速轉化為群眾的“幸福賬單”。
“以前在外游玩經常遇到廁所難找、環境臟亂差的問題,沒想到這里的公廁這么干凈,手機能精準導航,還設置了家庭衛生間,真是太方便了!”深秋時節的天堂寨景區層林盡染,游客劉蕓帶著5歲兒子剛走出公廁,便向同伴由衷稱贊。
這樣溫馨的一幕,源于景區公廁改造升級后帶來的民生蝶變。景區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將旅游廁所建設管理作為公共服務升級的突破口,打造7座功能齊全的Ⅰ類旅游廁所,實現了旅游公廁從“將就用”到“舒心享”的跨越,并入選全國旅游廁所建設與管理優秀案例。
從細節處發力,于細微處暖心。看似不起眼的“小路燈”“小廁所”,恰恰是推動公共服務升級、改善民生體驗的重要窗口。
通過12345便民熱線、信訪等渠道系統梳理群眾訴求,分領域常態化開展“小切口”專項整治,我市在“點上即改、長效跟進”上成效顯著,實現回應一個訴求、解決一類問題、提升一個領域。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期間,全市累計整改問題6萬余個,以實際行動回應群眾期盼。
整治成效的背后,潛藏著尚未完全打通的堵點:部門聯動仍需強化、縱深推進力度不足、建章立制有待完善。如何讓“小切口”專項整治轉化為長期穩固的制度優勢,實現民生改善的持續進階?
我市不斷豐富和完善民生領域“小切口”專項整治有效做法,從收集建議、研判確定、明確責任、部署推進,到跟蹤調度、效果評估、建章立制全流程優化,進一步暢通群眾訴求回應渠道,在為民辦實事中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滿意度。
守護“一老一小”
從“基本保障”到“品質呵護”
當下,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兒童成長需求日益多元,如何更好地關愛“一老”、呵護“一小”,成為擺在全社會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六安,何以破題?一個個安享晚年的“夕陽紅”、一棵棵茁壯成長的“小樹苗”給出了有力解答。
“趙大爺,今天的蘿卜燒肉燉得軟爛入味,您多吃點!”“好嘞,還是到這吃飯方便,菜品豐富,價格實惠,真好!”正午時分,金寨縣古碑鎮余嶺村農村幸福院的老年食堂熱氣升騰。不銹鋼餐臺一字排開,蘿卜燒肉、清炒時蔬、鮮醇豆腐湯等菜肴香氣撲鼻,老人們三三兩兩圍坐桌旁,一邊享用可口飯菜,一邊閑話家常,陣陣笑聲伴著飯菜香氣漫出窗欞。
這個充滿煙火氣的農村幸福院,由村里閑置的公房改建而成,采用“養老機構+村級服務站點”連鎖運營模式,通過第三方運營機構鏈接整合鎮村醫療、養老、康復等資源,提供老年助餐、康復理療、智慧養老等多元服務,讓老人“食無憂”“醫不愁”“樂開顏”,成為六安創新農村互助養老服務的生動實踐。
創新永無止境。聚焦老有所養,我市堅持“設施夯基、服務提質、產業賦能、安全固本”四維發展思路,健全貫通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優化升級養老服務模式,大力發展健康養老產業,構建養老機構“人防+技防+制防”綜合監管體系。全市已建成292所養老機構、181所農村幸福院,16.86萬人享受高齡津貼,養老服務工作曾連續三年獲省政府督查激勵。
聚焦兒童福利,六安悉心關懷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等特殊群體,建立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部門信息共享和數據比對工作機制,實現保障對象精準覆蓋、動態調整。通過常態化開展困境留守兒童關愛活動、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鏈接慈善資源等舉措,不斷織密關愛服務體系。全市配備1979名兒童主任、163名兒童督導員,4萬余名兒童錄入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系統,兒童福利工作連續兩年在國家級會議上作交流發言。
服務“一老一小”,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當前,一些影響服務品質的短板弱項仍客觀存在:農村養老機構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功能發揮不夠充分,困境留守兒童心理關愛服務的覆蓋面還不夠廣。
“我們將持續深化‘一老一小’領域改革創新,著力補短板、鍛長板,讓‘夕陽’更紅火、‘朝陽’更燦爛?!笔忻裾贮h組書記、局長朱健表示,將不斷完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豐富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加強多元要素保障,推動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同時,提升基層兒童主任、兒童督導員專業水平,擴大困境留守兒童心理關愛服務覆蓋面,鏈接更多慈善資源,構建更加完善的關愛服務體系。
醫療“便民方”
從“就醫堵點”到“舒心體驗”
“一次掛號管三天,我們看病便利了不少!”說起近來的門診就診新體驗,市民張敏贊不絕口。
張敏因腸胃不適到市人民醫院就診,由于胃鏡檢查需空腹,只好隔天再來?!爱敃r醫生特意叮囑‘復診不用掛號’?!贝稳兆鐾隀z查后,張敏通過免費復診號順利看診,既省了費用,也節約了時間。
張敏的高效就診,得益于六安創新推出的“一號管三天”舉措。該舉措精準擊中“上午看病、下午出報告找不到醫生”“檢查周期長、復診需二次掛號”等核心問題,大幅提升了就醫效率。目前,該舉措已在全市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全面落地,累計受益30萬人次,為群眾節省費用逾300萬元。
作為民生服務的一環,看病就醫看似小事,實則牽動千家萬戶。醫療服務水平如何、體驗感好不好,既檢驗著民生溫度,也彰顯著健康成色。近年來,我市持續推動醫療服務提質升級,但對標群眾健康需求和高質量發展要求仍有差距,“看病難、看病煩”仍是當前普遍存在的系統性難題。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
聚焦醫療民生領域難點、堵點問題,我市堅持以“小切口”破題,將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提高醫療質量融入各個環節,通過穿透力強的細微舉措,疏通醫療服務“經絡”,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深化改革。
從“小事”入手——啟動60—64周歲重點人群免費健康體檢,增加CEA癌胚抗原等項目,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推進全市醫檢互認,累計為群眾節省費用3299萬元;深化滬六合作,19家本地醫療機構與上海29家醫療機構結對開展52個合作項目,上海專家定期來六安義診、坐診,服務患者3萬余人次;在7個偏遠鄉鎮增設血透服務點、3個鄉鎮開設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專項治療服務,讓專業診療直達“家門口”。
以民生“大事”為要——實施健康六安行動,國家衛生城市首創首成;金寨以黨建引領推進“三醫”聯動,入選全國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連續四年獲省政府表彰激勵;市人民醫院與市中醫院在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醫療改革一小步,民生福祉一大步。
如今,在六安,一項項醫療惠民舉措正從“紙上”落到“實處”,從“承諾”變為“體驗”?!拔覀兺ㄟ^基層服務擴容、醫療質量攻堅、特殊群體關愛等舉措,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就醫‘急難愁盼’問題。”市醫管辦專職副主任程志剛表示,“‘十五五’期間,我市將錨定群眾健康需求,持續健全‘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機制,進一步鞏固醫改成效;深化滬六醫療對口合作,加強重點??坪腿瞬排嘤?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為群眾提供公平可及、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p>
民生的溫度,藏在城市的肌理里,映在群眾的笑臉上。那些不斷補齊的短板、持續優化的服務、日益完善的機制,都是對民生承諾的堅定踐行。未來,六安必將以創新和實干,在破解民生堵點中凝聚力量、篤定前行,在民生答卷上續寫更多精彩篇章。(記者 齊盈娣 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