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琪
描摩知識分子情態的能手
——宋振琪和他的小說
作者:徐航

去年10月,中國作家協會安徽分會發展了一批新會員,其中六安地區只有一位,他便是宋振琪。
對這個名字,有些人可能有些陌生,但在六安城區的文學界尤其是教育界,不知道宋振琪的人是不多的。就我個人說,我們的交往始于1971年。那時我們都在六安縣的農村中學教書,又都酷愛文學且喜舞弄一番,書來信往間自然多了不少共同語言。后來他先我后地調來六安工作,84年又鬧了一個皖西文學社,幾乎每月都要見一次面,互相了解得更多了。
振琪是位老實人、厚道人。不善言辭但思慮深沉,不顯機巧但胸有成竹;處世嚴謹而待人憨誠,一絲不茍但又不乏靈活。他是懷遠人,55年畢業于宿縣師范。教過一年小學,60年畢業于合師院中文系留校教了五年大學;64年調來六安,先六安二中,后下遷至卅鋪初中,而后調六安三中,83年又回到六安二中。長長的人生旅程,沉沉的人生積淀,把他磨煉得堅強而又飽滿。就是在卅鋪那五年的失意的日子里,他提筆寫起了小說,同時還學會了英語。
振琪是一位好教師,同時也是一頭“老黃?!?。高考恢復12年來,他有11年教高三一文一理兩個班語文,每星期13節課,還代班主任;每班學生多的達104人,少的也有92人,工作量相當大。可是,他一絲不茍,認真負責,毫無怨言。除搞好教學外,他還為出版社和教育報刊寫了7萬多字的文章。就是這樣地,他以自己出色而富有創造性的勞動成果,于87年秋被評為高級教師,并曾多次被評為六安市先進教師、兩次被評為省廳級先進教師。同時,他還是六安地區中教職稱評委會語文學科評審組長,也是地區中學語文教研會的頭面人物。
我之所以一口氣寫了這些,是想重復說明一個道理:文如其人。
振琪74年以來,共發表了20篇短篇小說,6萬余字。數量雖不多,但技藝上頗顯功力,思想內容上也頗多對人生社會的獨到觀察和思考。他的小說,大都反映校園生活,其特點是語言凝煉,敘寫平實,描摩真切。這,尤以《舊事新曲》(《江淮文藝》84年5期)、《臺上臺下》(《文學》85年4期)、《最后的一口氣》(《清明》86年5期)、《惆悵》(《安徽文學》86年12期)和發表于今年《清明》第3期的《心心相印》等稿為突出。
我想以《心心相印》為例,稍稍多說幾句。
這個5400字的短篇,寫一對美滿和偕、心心相印的夫婦,“他們總是心照不宣地把一切事情都辦得十分妥當,從沒發生過任何分歧,更未鬧過哪怕一丁點兒別扭”。面對水果鋪的蘋果,妻子剛要開口,丈夫就說“買幾斤吧”;挑選花木時,妻子選中了臘梅,丈夫便含笑問她“你看臘梅怎樣”;家里安裝窗簾,丈夫認為淡黃顏色的好,妻便說“買淡黃的吧”……總之,他們都象有特異功能似的,都能收到對方頭腦深處的思想信號。如此夫妻,如此生活,難道不美滿、幸福嗎?不,誠如魯迅所說,“愛情要不斷更新,生長,創造”。絕對的心心相印,也就是絕對的死水靜潭。如此,生活反而失去了意趣和生機,顯得猥瑣和無聊。這對夫婦的隔壁,也住著一對夫妻。他們可以為看電視節目而爭吵,也可以為“意外”的欣喜而擁抱親吻。這樣真實、溫暖、起伏迭宕的生活,使“他意識到,他的家庭缺少的正是這種‘意外’”。同時也使“她不由得懷疑,多少年來他們從未經過討論也從未發生過爭論,似乎完全自主而又互相契合地所做的那些事情,難道都是最合理最正確的嗎?”小說結尾,寫這天夜里夫妻倆都做了惡夢?!八麄兊膲艉芎唵?,沒有上天入地打雷刮風那些復雜的事,只夢見兩個可怕的字:‘離婚’。”
《心心相印》冷靜而又平實地寫了這么一個普通而又發人警醒的故事,表現了作者對人生的徹悟般的理解,富有極深的哲理性。振琪常說:“一篇小說,思想上再給人一點東西,應有好一點的效果。不管是從正面還是從反面著筆,都要激勵人向上。能夠把人家想到而又說不出的意念完美地表達出來,是一種令人愉快的事?!彼€認為:“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底子單薄,寫作時就常會捉襟見肘。但更重要的,是要站在生活的高度,把握時代,理解人生?!薄缎男南嘤 罚褪撬麑ψ约哼@些認識的一份實踐吧?
我曾問過振琪:“什么動力使你能在百忙之中堅持文學創作呢?”他只回答兩個字:“興趣”。這是多么意味深長的回答呵!是的,陷人喪志的興趣,往往催人腐敗、衰老甚至死亡,而激人奮發的興趣,卻能使人生大放異彩,碩果滿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