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文蔚
柏文蔚(1876—1947年)字烈武,壽縣柏家寨人。幼讀私塾,21歲中秀才。目睹清廷腐敗,國事日非,乃立志研究新學。創立“天足會”,號召婦女放足;設立“書報社”,以《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記》、《革命軍》等書籍相互傳閱,以使讀者日增感憤。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安徽求是學堂改名為安徽大學堂,他考入該校讀書。次年,沙俄帝國乘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天津之機,大舉入侵我國東北,迫使清廷訂立不平等條約。他義憤填膺,與留日回國的陳獨秀聯系組織“勵志學社”,籌款購置圖書,在安慶開設藏書樓,以此為據點發表革命演說,痛斥清廷賣國,事被安慶知府桂英得知,派人搜查,藏書樓被封。文蔚退學奔赴南京,會趙聲聯合當地會黨,秘密組織了“強國會”。不久,事被泄露,成員楊作霖被害,強國會被迫取消。文蔚離寧回皖。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秋,省府創辦武備學堂,他考入該校。次年春,安慶又創辦武備練軍營(在安慶南莊嶺),又稱練軍學堂,他函招壽州張之屏等20余人應募。時在軍營者有熊成基、常恒芳、張綸、袁家聲等300余人。他在軍營中組織“同學會”,不分省籍、學籍,凡志同道合均可加入。夏,因張之屏入獄探訪被捕的郭其昌而事泄,郭被密殺于獄中,張被通緝,柏受牽連,他與陳獨秀等人出走皖北。秋,安徽旅湘公學遷到蕪湖改名為“安徽公學”。柏應李光炯之邀,任該校教習。他在任教期間,和陳獨秀及該校學生常恒芳等,秘密恢復了反清組織——“岳王會”,陳任總長,他和常恒芳分別擔任南京分會、安慶分會會長。同年,江南新軍九鎮招收新兵,他應趙聲招聘,辭去安徽公學職務,在趙手下任三十三標第二營前隊隊官。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任三十三標管帶。時孫中山遣吳旸谷歸國,組織同盟會長江分會,文蔚率岳王會全體分會會員加入同盟會。冬,孫毓筠、權道涵、段云3人由日本回國,到達南京,計劃刺殺兩江總督端方,文蔚與之合謀,事泄毓筠等下獄,他逃走關外。先在吉林胡殿甲統領的吉強軍中擔任文幫帶職,兼馬步隊總教習,后任屯田營管帶、屯田標標統。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清廷在奉天成立督練公所,征集新兵,他在該所參謀處任二等參謀。次年,奉參謀之命,赴蘇俄邊界調查軍事設施情況。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二月,督練公所改組,他被淘汰。十月,武昌起義,他動身南下到達南京,在新軍第九鎮中和數十名軍官研究起義方案。時軍中彈藥不足,他奔赴上海,從總部領炸彈1200顆,手槍500支,密運南京。九鎮統領徐紹楨已知部下軍心浮動,不可遏止,心中焦急不安,舉棋不定,正在躊躇中,得知文蔚回陵關,立即派人請他到鎮部。柏到鎮后,向徐講清形勢,鼓動起義。徐在柏的說服下,決定參加起義。接著,又與林述慶等一起指揮進攻江寧的戰斗,趕跑了張勛。同年12月,他所領導的軍隊,被改編為中華民國陸軍第一軍,柏任軍長。
民國元年(1912年)4月26日,安徽都督孫毓筠稱病辭職。5月,柏任都督兼民政長,嚴禁鴉片。次年,袁世凱叛國,孫中山召他到上海議事,決定舉兵討袁,發動二次革命。他對孫中山的主張表示堅決支持。6月,袁世凱下令撤去柏的安徽都督職。7月,他任安徽討袁軍總司令。17日,宣布安徽獨立,在蚌埠成立安徽討袁軍總司令部,正式宣布討袁。不久,江蘇都督程德全叛變,黃興見大勢已去,乃出走國外。這時,安徽胡萬泰亦叛變,他退蕪湖。江蘇錢通等,驅逐程德全,迎接文蔚入南京。因兵無戰志,賊焰甚熾,南京隨陷,乃走日本跟從孫中山先生。4年,他與李烈鈞等赴南洋募軍資。6年回國,任川鄂聯軍總指揮,屯于施南夔州之間。9年,改任鄂西靖國軍總司令。11年,任長江上游招討使。次年,任建國軍第二軍軍長。13年1月,被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離開廣州到豫、魯、冀、察各省整頓黨務。15年在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他再次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是年秋,任北伐軍第三十三軍軍長。次年,直魯聯軍張宗昌部犯合肥,柏固守合肥,派新編五師進駐肥西大蜀山一帶,成犄角之勢。敵終敗退,放棄蚌埠退守徐州以北。是年,他通電反蔣,迫蔣介石下野。17年,蔣介石復職后,免去他的軍長職,任以北路宣慰使。他申請辭職,退居南京玄武湖私宅居住。19年膺選國民政府委員。26年抗日戰爭爆發,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日本侵略軍投降后,國民黨中央政府迂回南京,他仍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政府委員。36年,患心臟病醫治無效,于4月26日在上海南洋醫院逝世。
來源:http://60.166.6.242:8080/was40/detail?record=257&channelid=13955&bac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