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智高點”搶占發展“制高點”——六安永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人才賦能實踐
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實現36%的強勁增長,稅收同比增長高達75%;2025年,截至目前,已斬獲3億元訂單……從原來的國營老廠,一步步成長為如今國內中小模數齒輪制造行業的領先企業,位于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六安永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正以一項項亮眼的數據書寫發展新篇章。這份成績單,正是企業視人才為“最寶貴財富”的深刻理念與長期系統的人才隊伍建設實踐結出的碩果。
走進永達機械的生產車間,直徑60厘米的工業印刷機齒輪正在經歷蛻變。這個看似普通的鋼制圓環,卻需要歷經車削、銑齒、熱處理等10余道精密工序的淬煉,才能遠銷海外?!靶↓X輪蘊含大智慧,齒形齒向的微觀把控、噪聲分貝的精確控制、表面光潔度的嚴苛標準,每個細節都是精密制造的試金石?!痹诠究偨浝碇矶盼膹V的帶領下,記者通過逐一參觀,了解到企業產品遠銷多國的“秘訣”。
“這條鏈輪生產線采用全自動加工模式,用工從60人銳減至10余人,不僅大幅提升了產品質量,也為公司轉型升級提供了借鑒?!蹦抗馑爸?杜文廣指著新投入的自動化生產線向記者介紹道。
人才穩定,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石。自2005年成立之初,永達機械就前瞻性地構建了管理、技術、技能“三條成長路徑”培養模式,為每一位員工規劃清晰的職業發展通道。2020年起,公司創新實施“以考代評”機制,在車工、銑工等崗位率先試行,通過年度考評激發員工內生動力。僅2024年,就有336名員工成功續聘專業技術職務,25人獲得晉升。
公司著力打造高能級人才培養平臺,依托“詹求鋒勞模創新工作室”“昌春海技能大師工作室”等省級乃至國家級平臺,深度融合“產學研用”,與六安技師學院合作開展“工學一體、學歷與技能雙提升”項目,顯著提升了員工的機械加工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其“名師帶高徒”項目。公司現有6位名師與15名徒弟結成對子,通過系統輔導、技能培訓、競賽錘煉,形成了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面。王明明、劉緒成等青年員工在前輩的帶領下,先后在全國、省、市多個賽事中斬獲多項榮譽。這種“名師出高徒,高徒再成名師”的“鏈式反應”,確保了公司人才梯隊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目前,永達機械擁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全國技術能手2名,高級技師和技師126名,培育了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
人才隊伍的壯大,直接催化了創新活力的迸發。永達機械秉持“人人都是價值創造者”的理念,構建了以產品為中心,以用戶和問題為導向,聚焦質量、效益、環境三個關鍵點的全員改善機制。
近三年來,公司共收到員工改善提案與管理創新項目1200條,采納1129條,發放獎勵資金52萬余元,直接創造經濟效益320萬元。員工們形象地稱之為“自己給自己加工資”。這種“價值創造-共享收益”的良性循環,形成了“改善無止境,價值最大化”的濃厚創新氛圍。目前,公司有兩名職工技術創新項目榮獲省人社廳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獎,一個項目獲省總工會創新“金項目”獎勵。
針對青年人才,公司量身定制了《新知識員工資金支持計劃》,在職工入職半年和兩年兩個時間點,為其提供為期五年的薪酬激勵和購房資金支持,切實解決他們“有錢談戀愛,購房可借貸”的現實需求,為打造高素質、高成長性人才梯隊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目前,44人申請該計劃,獲得激勵資金180萬元。此外,通過“三條成長路徑”評聘的員工享受動態發放的專業職務津貼,年度發放總額達160萬元。公司鼓勵一專多能,員工競聘多工種職務成功后,可同時享受多項津貼,最高者每月可達4000元,真正實現了“以績取酬,以技提薪”。
“我們目前訂單飽滿,增長勢頭良好。這得益于我們持續開發新用戶、開拓新市場的戰略。人才和創新兩大核心優勢,讓我們對實現年度增長目標充滿信心。”公司黨委書記祝傳彤表示,下一步,公司將繼續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培養更多新時代高技能人才與創新人才,讓員工在享受改革紅利、共享發展成果中感受職業榮光,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記者 黃雪彥 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