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共筑數字時代的“安全長城”
當今世界,數字技術迅猛發展,互聯網已經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從移動支付到遠程辦公,從在線教育到智慧醫療,網絡為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與效率。然而,享受數字紅利的同時,網絡安全風險如影隨行——個人信息泄露、網絡詐騙、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遭受攻擊、人工智能濫用等風險層出不窮,不僅威脅個人權益,更關乎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
正因如此,2025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護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再次向全社會發出動員令。
政府是網絡安全的“定盤星”,以法治之力夯實安全根基。近年來,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相繼出臺,為網絡空間劃定了清晰的行為邊界。但面對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帶來的挑戰,仍需持續完善立法體系。下一步要加快新興領域立法步伐,建立適應技術發展的動態監管機制。在治理實踐中,既要保持高壓態勢,開展“凈網”“護網”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網絡詐騙、數據竊取等違法犯罪行為;又要創新治理模式,完善跨部門協同機制,推動網絡安全標準統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網絡安全作為數字化發展的前提,讓群眾在每一次點擊、每一筆交易中都能感受到安全可靠。
企業是網絡安全的“壓艙石”,以技術之責鍛造防護利器。企業作為網絡服務的提供者,其安全防護能力直接關系到用戶的信息安全和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無論是頭部互聯網平臺還是中小型科技企業,都應將網絡安全納入核心發展戰略,建立覆蓋數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定期開展風險評估與應急演練。面對AI換臉詐騙、深度偽造視頻等新型威脅,企業需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技術,用“硬科技”對抗“黑灰產”。例如,社交平臺可通過AI算法識別惡意鏈接與虛假賬號。企業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定期公開網絡安全報告,與監管部門、用戶共同構建“透明、可信”的數字生態。
群眾是網絡安全的“守護者”,以防護之識織密安全網絡。在數字時代,每個人都是網絡安全的參與者,也是網絡安全的最終受益者。從設置高強度密碼到不隨意點擊陌生鏈接,從拒絕網絡謠言到舉報不良信息,每一個微小的安全習慣都至關重要。提升網絡安全素養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社區可以開展反詐情景劇演出,學??梢蚤_設網絡安全課程,短視頻平臺可以推出安全知識科普。群眾要培養“數字安全第一”的意識,遇到可疑信息時多一份警惕,發現網絡詐騙時及時舉報。特別是老年人和青少年群體,更需要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幫助他們識別風險、安全用網。
數字未來的安全需要共同守護。從政府的法治引領到企業的技術創新,再到群眾的防護自覺,每一個主體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讓我們眾志成城、同心協力,讓數字技術更好地服務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數字中國建設保駕護航。(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