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小電動“鏈動”百億產業集群——金寨新能源動力機車產業集群躋身“國家級”
“嘀……”隨著生產線末端的提示音響起,一輛輛嶄新的電動三輪車完成組裝,緩緩駛下流水線。近日,走進金寨經濟開發區,只見安徽雅迪新能源機車制造有限公司車間內,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工人們有序地忙碌著。雖然室外溫度較低,但車間內卻是一派火熱的生產景象。
天氣一冷,遮風擋雨的電動三輪車成了“香餑餑”。“現在訂單排得滿滿當當,我們正開足馬力生產?!卑不昭诺闲履茉礄C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霍可可這樣說道。雅迪在金寨建成了集團國內規模最大的生產制造基地,年產新能源電動車260余萬臺,年營收突破80億元,連續兩年躋身安徽省民營企業制造業百強榜,成為縣域工業經濟的“壓艙石”。
產業飛躍發展的背后,折射出金寨縣聚焦主導產業的堅定決心和不凡歷程。近年來,該縣錨定“招商興縣、工業強縣”戰略,雅迪機車、鴻日汽車兩大“巨頭”的到來,為金寨新能源動力機車產業按下了“加速鍵”,也開啟了一條從“零”到“百億”的崛起之路。
雅迪主攻兩輪、三輪電動車,鴻日汽車(金寨)有限公司則聚焦四輪低速電動車,兩者錯位競爭、互補發展,填補了金寨在不同細分領域的產業空白。自落戶以來,“龍頭”企業迅速扎根生長,不僅完善了當地產業鏈條,更形成“多輪驅動”的發展格局。
“龍頭”一舞,百業相隨。兩大企業的集聚效應,如同一塊強大的“磁石”,吸引著上下游配套企業紛紛向金寨縣靠攏。如今,勁達車輛、大未來機車等九十余家配套企業在金寨扎根,從車架、殼體到輪轂、電機,電動車生產所需的核心零部件,在金寨當地就能實現“一站式采購”,整車制造本地配套率高達80%以上。
在金寨經濟開發區,一條集研發設計、智能制造、檢測認證、物流倉儲、運營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已然成型。行走在園區內,既能看到高新技術企業的實驗室里,科研人員專注攻關的身影,也能看到物流園區內,貨車往來穿梭的繁忙景象;既有規上工業企業的標準化生產車間,也有配套服務企業的精細化運營場景。截至目前,產業集群內已培育規上工業企業82家、高新技術企業36家。今年1—8月份,產業集群實現總產值142.58億元,稅收5.31億元,累計創造就業崗位超萬個,經濟效應與社會效應實現“雙豐收”。
“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到頭回不了幾次家,現在在家門口的電動車廠上班,一個月能掙6000多塊錢,日子過得很踏實?!奔易〗鹫h現代產業園區的王虎,是雅迪車間的一名組裝工人,談起現在的工作,他滿臉自豪。像王虎這樣的“上班族”,在金寨新能源動力機車產業集群里還有上萬個,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縣域經濟增長,更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的夢想。
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于地方政府的保駕護航。“為了讓企業安心發展,我們一邊做‘減法’,減輕企業負擔;一邊做‘加法’,為企業注入新動能?!苯鹫洕_發區招商服務局局長程旺一語道破產業快速崛起的“秘訣”。
做“減法”,減的是負擔、是壓力。金寨縣積極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讓企業輕裝上陣;不斷完善倉儲物流、屋面光伏、用戶側儲能等生產性配套設施,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踐行“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服務理念,讓企業專注生產經營,輕裝上陣。
做“加法”,加的是保障、是服務。全力為落戶企業提供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務、全方位幫扶,年均供地1765畝,解決企業發展空間需求;年均助企融資4.3億元,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每年投入1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企業技術研發、產能擴張,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
“政府為企業培育高質量發展的土壤,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大做強,以實打實的發展成績回饋社會。”鴻日汽車(金寨)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海龍如是說。日前,金寨縣新能源動力機車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工信部第四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在政企攜手下,該產業集群不僅從“省級”升級為“國家級”,更向著“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生產制造基地”目標穩步邁進。
如今,行走在金寨經濟開發區,新能源動力機車產業的活力撲面而來:生產車間里機器轟鳴,產業園區內企業集聚,物流線上車輛如梭。從一輛小小的電動車,到一個百億級的產業集群,在新興產業的賽道上,縣域經濟跑出了“加速度”。(記者 儲著坤 通訊員 許逸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