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聲有“回聲” 讓民意變“滿意”——裕安區人大常委會創新探索居民(選民)代表會議制度
深秋的裕安區鼓樓街道月亮島社區,銀杏漸黃,河風微涼,社區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站內卻氣氛熱烈。“以前徒步隊音響震天響,隊伍占道阻礙交通,居民意見不少。現在幾方坐下來談,問題總算有了解決的眉目。”10月27日,參加完居民議事會的居民代表趙兵感慨道。
這場由居民代表、徒步隊負責人和交通、城管等部門及街道共同參與的“四方會談”,聚焦噪音擾民與交通安全問題,開放、務實、高效,成為裕安區率先在全市探索居民(選民)代表會議制度、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新高地的生動縮影。
議事會開到“家門口”,民生訴求現場解
月亮島社區依水而建,環境優美,是市民休閑健身的熱門場所。近年來,多支徒步隊伍在此聚集,嘹亮的口號、高亢的音樂和浩蕩的隊伍在展現健身熱情的同時,也帶來了噪音擾民、占道阻礙交通等“老大難”問題。居民代表在議事會上直指隱患:“孩子在附近玩耍,徒步隊伍占道,車輛突然加速,確實存在安全隱患。”過去居民投訴不斷,社區和管理部門雖多次協調,卻往往“治標不治本”。
轉變始于居民(選民)代表會議制度的探索。裕安區人大常委會在省人大常委會一號文件精神的指引下,以“讓民聲有處說、民意有著落”為目標,今年初在鼓樓街道試點建立居民(選民)代表會議制度,月亮島社區成為實踐前沿。會上,居民代表直言不諱,徒步隊負責人坦誠溝通,交通、城管、派出所、街道等部門負責人現場回應。
“能面對面與交管、執法部門和徒步隊員共同協商解決問題,這樣的議事形式非常好。”趙兵道出了大家的心聲。區人大代表、居民代表米偉也表示:“這為我們代表增添了反映群眾訴求的新渠道,能更好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經過近兩小時的熱烈討論,各方初步達成共識:徒步隊承諾調低音量、錯峰活動,并加強隊員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城管部門將加強特定時段的引導管理,規劃合理活動路線;派出所建議早上取消口號,晚間音量控制在45分貝以下;街道辦強調要控制隊伍增量,形成部門合力,落實常態化管理;居民代表表示將跟蹤監督,確保議事成果落地。
“居民議事會接地氣,讓老百姓身邊問題得到及時解決,也推動了基層治理。”月亮島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昌軍表示,下一步將用好這個平臺,收集更多社情民意,切實解決群眾關切。
居民代表“優中選優”,群眾聲音成標尺
居民(選民)代表會議制度要有效運轉,選擇代表是關鍵一環。鼓樓街道在代表產生方式上,全程堅持“自下而上”聽民意,確保選出的代表真正能代表群眾、服務群眾。“當初社區上門征求意見,我就提名了熱心腸的李大姐,沒想到真選上了!”錐子廟社區一位居民提起選舉過程,連連點贊。他口中的李大姐,正是因長期熱心社區事務、樂于助人而受到鄰居們的廣泛推薦。
據鼓樓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汪宗山介紹,各社區黨總支嚴格按照“政治素質過硬、履職能力突出、服務群眾意識強”的標準,從轄區居民中進行初步篩選。初步篩選后,經過公安等部門聯合審查,再經社區黨總支委員會研究確定初步人選。部分社區還組織了代表與居民的見面會,居民們當場“出題”考核:“小區養老食堂能擴容嗎?”“電動車充電樁啥時候裝?”……面對居民的“考題”,推薦的代表坦誠回應,接受居民的評議。
“推薦我的時候,我就承諾一定要‘把鄰居的事當自家事’,獲得了居民的認可,這可是我履職的最大動力。”黃李娜談及確定為居民代表的經歷,依然難掩激動。“作為居民代表,我會把大家的急難愁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主動上門聽,跟蹤到底、及時反饋,讓每一份期待都有回應、有著落。”陳進代表拿著記得密密麻麻的民情筆記,語氣堅定。
經街道黨工委審批,鼓樓街道最終產生了69名居民代表。這些代表中,除了轄區內的19名省、市、區人大代表外,其余50名代表均來自網格一線。他們中有退休教師、熱心樓長、社區志愿者等,覆蓋面廣、結構合理、群眾信任、組織認可,成為連接黨委政府與居民的“連心橋”。
居民代表“傳聲履職”,閉環機制疏堵點
居民代表確定了,會議開起來了,更重要的是要讓收集到的民意訴求落到實處,形成解決問題的閉環,否則制度就容易流于形式。而居民議事會,就是解決問題的有效路徑。
“我們既是民意代言人,也是政策宣傳員。”居民代表許光林這樣定位自己的職責。他們的履職身影遍布社區各個角落:走家串戶收集“養老服務升級”“停車位規劃”等民意,化身群眾“傳聲筒”;緊盯街道垃圾分類推進、惠民政策落實等中心工作,當好監督“哨兵”;定期參加會議,認真審議街道年度工作報告和人大工委工作報告;針對物業糾紛、環境整治等熱點問題,組織居民與相關部門議事協商。
高效的運行,離不開機制的保障。街道人大工委著力構建居民(選民)代表會議閉環運行機制。“我們根據民生需求適時召開居民議事會,對收集的意見建議實行‘登記—交辦—督辦—反饋’全流程跟蹤。”鼓樓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汪宗山介紹。這意味著,每一條建議從提出開始,就進入了規范的辦理流程,責任部門、辦理時限、落實情況都有明確要求和跟蹤監督。
“以前怕提了建議石沉大海,現在提交后全程有跟蹤,解決問題又快又好!”“上次提出的老舊小區健身設施更新建議,不到一個月就落實了,這效率太給力!”許光林拿著剛收到的意見辦結反饋單,高興地向鄰居們分享。錐子廟社區居民劉大爺也逢人便夸:“沒想到我隨口提的‘小區健身器材老化’問題,才過去半個月就換新了!”
這些看得見的變化,增強了居民對代表的信任和對制度的認同。截至目前,鼓樓街道通過居民(選民)代表會議制度已成功推動包括健身器材更新、便民服務站開辟閱覽室、停車位規劃等在內的28條民生建議落地,辦結率和群眾滿意度均達到100%。
從月亮島上“徒步隊擾民”難題的協同共治,到“增設健身器材”“優化便民服務站”等一個個建議的高效落實,居民(選民)代表會議制度正以高效的協商實踐,打通一個又一個民生堵點,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注入鮮活的基層力量。
“要把居民(選民)代表會議制度打造成基層民主實踐的‘樣板間’,讓群眾的‘急難愁盼’通過代表渠道得到高效解決。”裕安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王雷的話語擲地有聲。未來,裕安區人大常委會將繼續完善制度保障,街道人大工委將深化實踐創新,讓每一條民聲都能被聽見,每一件實事都能辦到位,以人大履職實效為基層治理注入更多“民生力量”。(記者 黃雪彥 通訊員 詹闊莉)